“2022年首届肠道菌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研讨会” 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召开

2022.10.22


 

2022年7月17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微生物组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微智(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年首届“肠道菌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旨在进一步了解探讨肠道菌群和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作用、从而促进科研和临床更好的结合,为后续的应用创新提供发展方向。  

出席本届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宝利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杨瑞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巩纯秀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及研究员孔学君教授、中科院北京生科院研究员赵方庆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吴崇明教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微生物组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段云峰博士等。


图片1.jpg

 

近年来,随着国际研究者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愈加深入,相关的科研成果逐渐发表,“肠道-器官轴”的学术概念逐渐成形并影响医学临床衍生出了“体病肠治”的理念。而在肠道菌群塑造形成和稳定的过程中,儿童阶段至关重要,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各种影响,包括肥胖、矮小、自闭症、多动症等。

会议开场,杨瑞馥教授先进行了“益生菌的应用与儿童健康微生态”的主题讲演,他表示人体肠道微生物是从胚胎到出生,相伴一生的。肠道微生物组在儿童发育中的作用,是通过肠-脑通话机制,经神经、免疫、内分泌和代谢途径互作的,肠道生态失衡会导致免疫改变,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引发皮质醇释放增,SCFAs水平改变,色氨酸水平改变,迷走神经信号传递异常。这些都可能会引发儿童在生长发育、神经发育、肥胖过敏等方面的疾病产生。

肠道微生态的紊乱,可以说是万病之源,如果我们把整个小孩一岁之内肠道免疫微生物的发育过程了解清楚,我们就知道去如何精准调节,那么成人的肠道菌群调节就好办了。

朱宝利教授在讲演中表示,人体的菌是可以传播的,比如一些家族的特性,其实不是遗传基因,而是遗传的菌株,比如肥胖和身高等等。肠道菌群的状况主要受遗传背景、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三个方面影响,而人体的肠道菌群在0-12岁是处于动态的变化,目前城市中儿童日常可以接触到的好的益生菌种类比较少,在这个期间如果儿童可以补充一些好菌来提升健康状态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个需要临床方面的支持和倡导。


图片2.jpg

朱宝利教授分享


巩纯秀教授则从儿童医学临床方面介绍了目前在儿童生长发育方面主要存在的身材矮小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除了真正病因外,大部分因为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导致的矮小身材可能跟肠道菌群有关,目前这部分尚未有精准匹配的药物治疗方案。


202202.jpg

巩纯秀教授分享

 

孔学君教授则分享了PWS(小胖威利综合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益生菌临床干预的结果展现,肠道微生物和自闭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呈正向相关。通过罗伊菌单菌治疗PWS的RCT试验中,经过12周的治疗后,病人在社交认知、体重下降、精细动作功能以及生长发育指数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改观,同时通过乳双歧杆菌BL-11治疗治疗PWS的RCT试验中,经过12周的治疗后,病人在身高、刻板行为得到明显改观,体重没有增加,有益菌明显增加,致病菌明显减少,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益生菌服用到起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建议3个月起。

 

202203.png

孔学君教授视频分享

赵方庆教授分享了肠道菌群与母婴健康的关系,通过母乳会将母亲的菌群传递给婴儿,帮助儿童建立起自己的肠道菌群,对免疫、消化、神经等方面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吴崇明教授主要介绍了益生菌菌株功能高通量筛选与应用内容,阐述了新菌株如何被发现的过程和后续的应用价值,段云峰博士则阐述了母乳微生物组如何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通过肠脑轴、肠骨骼轴等调节免疫系统、影响营养代谢、影响内分泌激素等。


202204.jpg

专家交流

 

目前,国内对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与会的各位专家教授的学术分享,探讨肠道菌群如何对儿童生长发育方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中科微智来讲具有前所未有的指导意义,为产品创新和场景应用、相关解决方案等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后续的科研与医学临床跨学科联合试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Contact Us

我们不在,欢迎您提交信息
我们会尽快回复